当主角在结尾,收起笑脸认真说话时,我蓦然发觉,原来这是一场悲剧。我想,到底我九岁的女儿,如何接受这样的结局?于是当剧场的大门打开,离开那灯光昏暗的空间之后,我也还来不及抽离之前细索的问题时,已迫不及待地问女儿:“你猜男孩去哪里了?” 我,所谓的大人,在脑海里早有了一个既定印象,既定的结局。但出乎意料之外,小朋友毕竟是天真无邪的,我女儿回答我:“男孩已成功到达对面的岛,而且还救了岛上的人们。”而我却认为,男孩在往另一个岛一步一步走去时,身子早已淹没在大海中,溺毙了。
这出戏有个很长的剧名,叫The Boy and the Curse of the Magic-Far-Seeing Thing。也许有些买票进场的观众对剧名是不予理会的,但这出戏的Magic-Far-Seeing Thing,除了代表男孩聪明伶俐,发明望远镜之外,它也是一个契机,让故事得以开展的关键。宣传文案上写着这出戏适合八岁以上的儿童观看,于是我试图找出这出戏,让我孩子看了之后所获得的教育意义。看了这出戏之后,我与孩子讨论了许久,许多方面我们都有共识,但我对於部份剧情却十分纠结。撇开我纠结的部份,这出戏是相当精彩的。戏剧有多种形式,The Boy and the Curse of the Magic-Far-Seeing Thing的呈现方式是一般观众(包括儿童)可以看得懂的,通过主角一人分饰多角,娓娓道来一个故事。虽然这出戏并没有绚丽的舞台布景,但整个场景营造出来的气氛,确是相当讨喜的。从简单的招牌到解释名词的道具,虽然道具的制作有一点阳春,但在传递信息上已经非常足够。有点像孩子们在玩扮家家酒时,随手拈来一些物品,剪贴一番就是一个场景了。所以孩子们看了额外亲切,就像是他们佈置的一样。另外,从高处落下的蓝色布条,就像远方的小岛一样,也非常的一目了然。
此外,我与孩子谈到了主角一人分饰多个角色的功力。甫一开场,主角出现之后,就再也没有别的角色出现了。呵呵,这是一出独角戏,也是我们第一次看独角戏。主角不断的在角色中切换自如,在众多的角色中来回转换,游刃有余。我的女儿还能模仿出剧中人物 — 三个长老说话的语气与动作。这说明了小朋友也可以分辨出主角所在扮演的角色。女儿直到现在,还能津津乐道当中的许多情节,我想这些也都达到了我们看戏的享受。剧场的魅力也在於观众可以感受到演员们表演的热情,我们可以从这位主角的语气语调与动作中感受到他的认真与激情。
小朋友观众喜欢看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的剧情/结局。好人坏人界线分明,这是他们的认知,而这出戏在认知上超出了他们的想象。男孩心目中尊敬的父亲,竟然是欺骗他的人,父亲虽然冷解释了,但男孩似乎没有接受。剧中还有另一个情节,如果真的上了那个岛屿,这里的人和那里的人会有什么改变?真如主角的父亲所说,帮了别人自己却少了利益,何必为之? 除此之外,还有我在文章一开头时所说的悲剧结尾。男孩选择走向对岸的岛屿,离开家乡,从此不再出现。是死是活? 没人知道。这对我这个成人而言,这是一个悲剧的收场,成人世界当然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局,但小朋友呢?当文章写到这里,我思考的问题渐渐已经有了答案。很显然的,我的孩子,可能接触太多美好的结局了,她并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不好的结局。所以她给了我那样的答案。这样,我的担心反而显得多余。或许我不必太过於保护孩子的“弱小”心灵,孩子在不同年龄会有自己对事物的了解和领悟。只是不知道曾几何时,我女儿也会长大,开始明白人生原来不是只有好坏,只有黑白。 我想我九岁的孩子在多年以后,终究会明白这出戏的意义。你可以深入了解,也可以像小朋友一样浅出地看它。这出戏确实耐人寻味得精采。
------
特约剧评人
Sheenyit 从事平面设计,育有一女一男。兴趣广范,喜爱艺术,阅读和旅行。目前是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义务导览员。
------
The Boy and the Curse of the Magic-Far-Seeing Thing
by The Skinny Collective, supported by Skinned Knee Productions
Date: 10 Dec 2016
Time: 3:00pm
Venue: Goodman Arts Centre Black Box Theatre
Details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