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oughts

[剧评] 行者悟空 · 不习惯的自由

17 Sep 2013
文与图:Max

切菜。煲汤。洗手。
看报纸。听电话。撕报纸。
躺床上。发呆。吹风扇。开灯、关灯。睡觉。
擦地。擦行李箱。整理行李箱。
吃饼。喝汤。呕吐。

这些动作,你看得懂吗?
这样的戏,你看得懂吗?

review wanderer seeker a trek around my room

回顾一下

《行者悟空:七个关于理想生活的日常片段》,是刘晓义和黄素怀受庄子哲学思想影响后,探讨现实、生活和自由的实验性剧场展示。实验,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存在。对创作者来说,这戏是不是实验性,我并不确定;对一般观众来说,去看一场“看得懂吗?”的演出,应该是一次充满实验性、需要冒险,或让人不知所措的体验。

演出的舞台是一个由极简单的几何形状组成的“空间”,当演员缓缓地以“不约而同”的步伐走入这空间时,演出正式展开。五位演员在这平凡无奇、枯燥无味的“空间”里“生活”着,描绘出你我家居生活中最稀松平常的活动。他们的动作会毫无预警地开始,持续一段无法预测的时间,然后不知为何地暂停或结束。独白也一样,当你期待这时候他该开始说话时,他还在进行着快要让你不耐烦的动作;当你觉得他快说完了,他却还在啰啰嗦嗦地对着空气和自己说着一段又一段的故事。

渐渐地,舞台上的结构出现变化。“椅子”出现了,“瓶子”出现了,“母子”出现了,“戏子”、“疯子”、“傻子”、“浪子”也出现了,还有“影子”、“老子”、“叶子”、“锅子”、“盒子”、“面子”、“庄子”…… 然后,演员们开始改造这空间里的陈设,一切好像接受了新任务或新领悟,缓慢地飘浮、翻滚和交错,最后散落各处,它们不再有规范,他们不再有依靠。接着,一声嘶吼,让剧场里零散的情绪迅速归位,之后,演员们再次以“不约而同”的步伐退出空间,和观众一起退到无尽的黑暗中。

一个多小时的演出,看似无规律无脉络,其实每一个琐碎的细节,皆由演员间达成的默契和排练出来的精准互动联系在一起,构成如你我之间的空气般无形却又无所不在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性。美中不足的是,一些演员独白时的语调感染力稍显不足,使某些故事无法如肢体表演那样深刻地打动人。

演出结束后,我看得懂吗?

那五个人是谁?他们在什么地方?那些故事是什么?这是戏剧吗?这是舞蹈吗?

其实可以很明确地说:这是剧场。剧场就是一个空间。

所以我看得懂在这空间里发生的事吗?
我没看懂。

但我认为,那无所谓。是的,看不懂,真无所谓。这场演出,没有要我们看懂什么。它没有为了让观众看懂什么而做了什么。它没有为我们解读任何理论,也没有为我们设定情绪走向;它在这空间里呈现了一些可能,或许是我们身边的故事,或许是我们自己的故事,或许是我们梦中的事,或许是我们向往的事,或许是我们恐惧的事…… 它让我们去感受、去体会、去思索、去反省、去喜欢、去讨厌、去选择……

“这是自由吧?”我想。

对了,场刊里问了一句:“怎样才能活得自由?”

演出结束那一刹那,好像自由就摆在眼前。

但它为什么让人觉得冒险、不知所措?

或许我们已失去自由太久,忽然要我们享受它,一时间还真不习惯,让人手足无措呢。

------

《行者悟空:七个关于理想生活的日常片段》是 2013 年华文小剧场节的节目之一,于 9 月 12 日 至 22 日 在新加坡艺术学院上演。

KEEP READING


advertisewithus